服务内容
联系我们

抚顺心理咨询中心

地址:抚顺市新抚区东一路19号

电话:18840646389

联系人:李老师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浏览: 次    时间:2024-07-08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的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不同点在于,埃里克森认为决定人格发展的是个人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而而性本能决定的。我们从出生到老年,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人格的发展也是持续终生的。

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冲突或危机,以及应对方式或选择,并影响后续的人格发展和危机处理方式。那我们具体来学习看看,希望对你和孩子有所帮助。

01 一阶段在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

在孩子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孩子基本的信任,这是人格健康的基础。孩子出生后,基本的需要是父母爱他和照顾他。如果他能得到合理的照顾、哺育与爱护,孩子就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信任的,进而发展出对他人的信任的人格。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充满希望,对外界有安全感。如果父母照顾不周,或者环境多变,对他态度恶劣,就会让孩子焦虑不安,对环境或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形成多疑人格,甚至对社会充满恐惧,人际交往受阻。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有爱的童年治愈一生,缺爱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02 二阶段在学步期,自主性对羞怯感或怀疑

在孩子1.5-3岁,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孩子开始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

比如2岁的孩子不需要父母经常抱了,孩子说我长大了,我自己会走路。我自己会吃饭,会上厕所,会穿鞋子,会穿衣服、会按电梯按钮等等。而且特别爱表现他能做的事情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试探自己的能力,不愿意他人干预。如果这些试探行为得到父母的支持,幼儿会体会到自己能力,生发出自主的人格。相反,如果父母过度溺爱或干预,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或者父母表现出不耐烦、批评指责。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会产生羞耻感,进而发展出羞怯的人格,会缺乏信心、做事畏首畏尾,或者自我怀疑。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他们会有一种自我掌控的意识。比如控尿,不再像婴儿期,会频繁尿出来,这时候他能感知到什么时候想尿,会形成一种规律。

03 三阶段在儿童早期,主动性对内疚

在幼儿期3-6岁,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儿童的活动范围从家庭、社区扩展到学校,见到更多样性的人和物品。他们喜欢探索环境,对一切充满好奇,愿意学习并承担任务。如果父母或老师对孩子充满耐心,并且对孩子的建议适当鼓励和妥善处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加强,培养良知,明辨是非的道德感。相反,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对孩子的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者禁止孩子提建议,那么孩子会形成退缩、压抑与被动的人格,甚至出现失败感或无价值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孩子会有目标感,并且会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

04 四阶段在小学期,勤奋对自卑

在孩子6-12岁,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够接受学校的学习任务,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孩子会以成功、奖励为荣,勤奋感会加强,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比如孩子成绩好就会在父母面前提起,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和重视。孩子学会做家务,煮饭、炒菜,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也要及时去关注和表扬,孩子就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相反,如果家长或老师对孩子教育不当,孩子屡遭批评指责,成绩不好受到冷漠对待,就会形成自卑的人格。在后续的人生路上遇到挫折就激发这种自卑感或无能感,做事提不起兴趣。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孩子有能力去求学、做事和待人接物,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05 五阶段在青少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在孩子12-18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我同一性。那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以及活动经验综合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包括自己的相貌、以往的经历、现状、环境与条件的限制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望等,综合判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埃里克森非常重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并且认为同一性的发展与前几个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前几个阶段的发展出现问题,那么同一性的发展就比较困难,可能会发生同一性混乱,角色混乱,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了,有明确的自我观念,自我同一性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诚实地面对自己。如果能与社会环境保持协调,这些心理特质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接受人生挑战都至关重要。比如说职业选择、性别角色等方面能清楚的划分和理智选择。如果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对自己或者社会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要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

06 六阶段在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

18-40岁,这个阶段是组建家庭的阶段,发展爱的能力,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亲密感包括友情、爱情和亲情,具有社会意义,是个人与他人同甘共苦、相关关怀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在危机时刻会给我们减少压力和伤害。如果缺乏爱的能力,因为爱是相互的,没有爱的人就会感到孤独,进而成为孤僻的人,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也会感到被疏离了,孤独寂寞。

 07 七阶段在成年期,繁衍对停滞

40-60岁,这个阶段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积极方面,个人不仅关心自己、家庭,还能关怀社会,在工作上事业成功,不仅满足个人需求,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另外一种可能向消极发展,只关注自己以及家庭,不顾他人的困难与痛苦。当然这也没有对错之分,有句话说:“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弱则修行自我。”能顾好自己的小家实属不易,当然能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如那些捐赠善款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自然会更成功。我们每个人都自带能量,能量不够就要不断修行自我。

08八阶段在老年期,自我完整与失望

这个阶段都步入退休阶段,结束了社会责任,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回顾自己的一生,这辈子过得有没有价值,生活有没有意义?如果前面几个阶段都是积极的,或者说积极的部分多于消极的部分,那么在老年会获得自我完整,充满智慧和完美,觉得这辈子过得有价值有意义。相反,如果前面几个阶段消极的成分居多,产生失望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可能会觉得自己错失了很多机会,走错了方向。如果再来一次,该多好,重新再来又觉得为时已晚,惋惜不已,进而产生一种失望感,感觉悲伤和沮丧,人生没有改变的可能。其实,我们个人的发展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在矛盾和冲突中形成个人的品质和人格。某一阶段的发展得不好,可以通过后一阶段去弥补,也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正如我们的高考,只是某个阶段的任务,没有在高考中表现好,可以通过“曲线救国”,绕道而行实现自己的理想。关键是能够想开、看开,积蓄力量再出发,路有很多条,摆正心态很重要。

09 父母与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

看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与我们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一是我们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养育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二是培养孩子自信、勤奋的品质,多些耐心,让孩子学会在错误中成长,把每一次挫折当做机会,与孩子勇敢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犯错了。三是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具备良好的品质,好为人师,给孩子传授知识,指引方向。四是鼓励孩子表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学会处理和释放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欺凌被伤害,或者伤害别人。五是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唤醒孩子的生命感、价值感,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创造价值。六是给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多动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形成自我同一性。是高山还是小草?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可以装扮这个世界,都不影响自己活出精彩的一生


上一条:

下一条: